現在很多的媽媽在生產完之后都會開始進行母乳喂養,哪怕是奶水不足的媽媽,也要盡可能的給寶寶吃上母乳。一般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,很可能食用母乳喂養一直都沒有乳汁為止。其實這樣的喂養方式并不能說錯,但是在
寶寶喂養上,應該根據寶寶的體重和生長方式,來進行喂養的調整。這樣才能夠確保寶寶的營養全面,也更能給寶寶帶來一個良好的體質。
不管是母乳是什么樣子的情況,只要適合寶寶食用,就應該在寶寶出生后的兩三個月都使用母乳。畢竟母乳之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免疫因子和免疫細胞,吃過母乳的寶寶免疫因子更為活躍,抵抗病毒和細菌的能力也更強,同時還能夠刺激乳鐵蛋白發揮作用,提高免疫能力。一般來說,母乳喂養后的寶寶,每周能夠增加150克左右的體重,這種喂養的效果最為理想。
當母乳喂養在三個月之后,或者更早的時候,有的媽媽們可能已經沒有多少乳汁了,這個時候為了寶寶的成長,媽媽們應該在
寶寶喂養45天以后,開始著手準備寶寶能夠食用的奶粉。這個時期的寶寶每天的體重增加30克是最為理想的標準,如果寶寶的體重測量后并不達標,說明孩子的營養不夠,需要媽媽增加喂奶的次數。當然,這個時候喂奶的次數可能間隔較長,如果寶寶在上一次吃奶以后還在睡眠之中,媽媽可以不必吵醒寶寶。
如果媽媽的母乳有能力的話,可以堅持進入到寶寶成長的第四個月之中,這個時候,寶寶身體的消化系統已經逐步形成體系,同時母乳也開始無法滿足寶寶的營養了,媽媽需要開始準備寶寶能夠吃的輔食了,這個時候的輔食以非常糜爛的果泥和蔬菜泥為主,盡量不要出現顆粒大的蔬菜或者長桿蔬菜沒有打爛的情況,不然寶寶可能會出現噎住的情況。
當媽媽持續喂養寶寶到6個月左右的時候,可以看見寶寶開始長牙了,一般發育和成長較好的孩子,牙齒較為明顯,可以開始吃一些顆粒感的食物,比如蛋黃、肉泥等。如果這個時候寶寶對輔食特別偏愛,媽媽可以相應的減少牛奶的喂食量與次數。
寶寶喂養的時候,對于牛奶的需求是伴隨著體重的增加和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的,在寶寶可以開始吃輔食的時候,盡可能的讓寶寶多吃輔食,多使用一些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補充寶寶的微量元素與鈣質,從而保證寶寶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