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孩子上學學習以后,很多家長就會開始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。一些孩子
學習成績差,家長們就會開始責怪或者打罵孩子,有的家長覺得是孩子智商的問題,有的家長覺得是孩子心思不在學習上,更有的家長還會覺得,孩子不是讀書的料。而這些話語,一般會更為嚴重的在孩子面前說出,形成一種語言上的暴力,家長的內心是希望這樣的方式能夠敲打孩子,讓孩子“醒悟”過來好好學習,可是很多研究都顯示,在這種情況之后,孩子反而會變本加厲的更不愛學習。
學習成績不好真的與智商有關嗎?其實并不是這樣,很多的孩子在智力上都屬于正常的范圍內,能夠吸收或者接受知識的灌溉。而
學習成績差是有很多種原因的,不能夠一味的將“鍋”甩給孩子或者老師、家長。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,家長首先要做的反而不是批評孩子,而是不動聲色的去觀察孩子,尋找到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因素,從而正確的解決這個問題。
第一個方面就是從孩子的習慣入手。很多的家長對于孩子的習慣并不了解,孩子的學習習慣能夠影響孩子的成績,有的孩子可能因為不喜歡一個老師而導致對一個學科的排斥;有的孩子可能邏輯思維上不夠,無法消化整理當日的學習內容,導致邊玩邊寫;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父母監督過于嚴厲,從而產生逆反心理,隨便糊弄。
不管是哪里一種心態,家長們首先需要的就是為孩子確定一個目標,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事情,這樣的時間規劃可以提高孩子的意識,從而提高學習效率。同時還應該鼓勵孩子有問題一定要提出的習慣,比如作業或者課堂內容,不會就是不會,千萬不要因為自己“羞恥”而糊弄過去。最后,盡可能的培養好孩子的學習興趣,給孩子每日規定好“學習路線”,讓休息和學習相互結合,養成一種長期的行為習慣。
第二個方面就是從孩子的心理著手。很多家長都是從孩提時代過來的,應該會清楚的記得,自己的父母曾經也說過一句話,“不知道你們小孩子是怎么想的”。所以對于孩子的心理活動,家長要擺正自己的態度,及時與孩子溝通,了解孩子的課堂情況,看看學習成績問題是否是心理狀況所導致的,從而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