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個剛剛生完的孩子的媽媽,都恨不得將自己的小寶寶放在懷中好好疼愛,也恨不得自己的孩子24小時都在眼前。這些都是一個女人作為母親,刻在骨血之中的天性。但是當許多母親在產褥期過后,都會發現
小寶寶(0-1歲)特別難帶,這個是為什么呢?
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正是身體發育最為關鍵的時候,就好比一個小種子一樣,想要長出嫩苗,需要精心的灌溉。寶寶在這個時候,是大腦和內臟器官以及智力發育的關鍵,這個時候的寶寶很多營養以及身體素質的好壞都來自于母乳,產后的新手媽媽們實際上在產褥期之后還是非常虛弱的,真的想要身體恢復如初,至少要在3個月之后。媽媽在這個期間,要隨時滿足孩子的喂奶需求,睡眠和家務還要進行分擔,所以一般這個時候,多半會由自己的長輩或者是月嫂來帶孩子,這樣一來,一些媽媽除了喂奶以外,可能很少與孩子互動。
其實不少媽媽都不太清楚,
小寶寶(0-1歲)除了是生理需求的成長之外,同時還是心理需求的成長,滿足好心理需求不僅對孩子未來的教育有幫助,同時還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很大的益處。千萬不要覺得這個時候小寶寶們不會記事,或者太小而忽略了寶寶的感受,要知道這個時期的感受是直接印刻在大腦深層的,所帶來的是潛意識的影響。
從生理上來說,小寶寶被媽媽的母乳喂養,感受媽媽的懷抱和撫摸,聽著媽媽的聲音,能夠產生一種一叫做“可的松”的荷爾蒙,這種荷爾蒙來自于腎上腺,屬于一種皮質的激素,能夠調節小寶寶的鹽類和水代謝能力,能夠輔助小寶寶對外界作出感知。這種激素只有通過親子的體感互動來達到平衡,如果激素水平過高,小孩子非常容易緊張,從而有患上焦慮癥的可能;如果激素的相關水平太低,那么小寶寶的反射能力會降低,對外界的敏感度以及感知力也會降低。
從心理上來說,經常受到媽媽撫摸關愛的寶寶,性格形成基石是溫和、有愛,容易信賴的;而這種互動減少,那么性格形成的基石是性情暴躁,很容易行為野蠻。這些互動,與懷孕的時候一樣,對小寶寶的智力和心智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,經常撫摸擁抱孩子,通過感官讓孩子感受安全感和母體的愛護,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。